ChatGPT原班人马成立的公司,被谷歌紧急投了4亿美元
自研要上,收购也要上,不容有失。
科技巨头之间的 AI 竞赛,正在不断升温。
在微软与 ChatGPT 创建者 OpenAI 绑定在一起之后,谷歌选择转向一家由前 OpenAI 员工创立的公司:Anthropic。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2022 年底,谷歌向这家初创公司投资了约 3 亿美元(彭博社称近 4 亿美元)不过并未第一时间披露这一消息。英国《金融时报》称,作为这笔钱的回报,谷歌获得了该公司 10% 的股份,Anthropic 被要求从这家搜索巨头那里购买云计算资源。新融资将使这家总部位于旧金山的初创公司估值增至近 50 亿美元。
消息昨天曝出后,谷歌和 Anthropic 拒绝发表评论,但分别确认了合作伙伴关系,Anthropic 表示将使用谷歌的云计算服务。
谷歌似乎复制了微软和 OpenAI 之间的合作关系。在原版那里,OpenAI 提供了研究专业知识,而微软不仅提供了数十亿美元的投资,还提供了庞大的云平台访问权 —— 这是训练最新的计算密集型 AI 模型所必需的。
回想微软宣布对 OpenAI 的巨额投资,也不过是一周多前发生的事情。这意味着,生成式 AI 领域的大型科技竞赛竞争正在白热化。
Claude 可与 ChatGPT 一战吗?
Anthropic 由几位离开 OpenAI 的研究人员在 2021 年创立,包括 OpenAI 前研究副总裁 Dario Amodei、GPT-3 论文一作 Tom Brown 等人,并于去年 4 月获得更多关注,当时成立不到一年,它突然宣布获得高达 5.8 亿美元的资金。
Anthropic 近期推出的生成式 AI 模型「Claude」,被认为是 ChatGPT 的有力竞争者。Claude 似乎在关键方面对原版系统做了优化改进,可通过 Slack 集成访问,但处在封测阶段没有公开。
去年 12 月,Anthropic 发布了一篇题为《Constitutional AI: Harmlessness from AI Feedback》的论文。这篇论文描述了一个 520 亿参数的模型 ——AnthropicLM v4-s3。该模型是在一个大型文本语料库上用无监督方式训练的,很像 OpenAI 的 GPT-3。

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pdf/2212.08073.pdf
Anthropic 表示,Claude 是一个新的、更大的模型,其架构选择与已发表的研究相似。可以确定,Claude 便是以此为基础来构建的。
类似于 ChatGPT,Claude 也通过从网络上获得的大量文本示例进行训练,根据语义上下文等模式了解单词出现的可能性。它可以就广泛的主题进行开放式对话,讲笑话和讲哲学都可以。同时,它也有着与 ChatGPT 一样的缺陷:有人说 Claude 的数学比 ChatGPT 差,犯了明显的错误并且未能给出正确的后续响应;它的编程水平也有所欠缺,可以更好地解释自己写的代码,但在 Python 以外的语言上不太行。
目前尚不清楚谷歌是否计划像微软对 ChatGPT 所做的那样将 Claude 集成到其服务中。谷歌已经拥有大量开发人工智能语言系统的内部专业知识,《金融时报》表示,这笔交易的一个动机就是建设谷歌的云计算业务。
英国《金融时报》所指出的那样,Dario Amodei 是「在对公司的发展方向存在分歧之后」从 OpenAI 中分离出来的 —— 即 OpenAI 公司在 2019 年与微软的首次交易后越来越关注商业化。
一些 AI 研究人员认为 OpenAI 的行为商业化严重,对模型质量、性能的考虑欠缺。即便 ChatGPT 能够迅速生成问题的详细回答,但 OpenAI 没有推出适当的检验方法来判断 ChatGPT 输出的正确与否。
相比之下,Anthropic 强调其旨在构建「可靠、可解释和可操纵的人工智能系统」。这个目标让 Anthropic 比 OpenAI 更谨慎可靠,但也限制了 Anthropic 的模型开发速度。而谷歌的投资是否会影响 Anthropic 的开发节奏,我们还未可知。
各家科技公司跟进
从各家公司的动作来看,ChatGPT 的爆发似乎已经让科技圈进入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
OpenAI 首席执行官 Sam Altman 在昨天接受采访时表示,「ChatGPT 比我想象得要有用得多」。他认为 ChatGPT 除了写长文的简短总结之外,对他自己实际工作有用的能力还包括写代码,「它能够提出深奥的编程问题或帮助调试代码,感觉就像有一个可以与之交谈的超级聪明的程序员。」
无论如何,Altman 都打赌已经有足够多的人发现 ChatGPT 足够有用,能值回每月 42 美元的会员价了。在动作最快的微软那里,ChatGPT 本周已经加入了 Teams 产品中,还可以在 Outlook 上帮人写电子邮件。
前天比尔盖茨也表示,像 ChatGPT 这样的人工智能的兴起将与互联网的诞生或个人电脑的发展一样重要。

考虑到 ChatGPT 在 AI 界掀起的「龙卷风」,各家科技公司感到焦虑也属正常。
近来,一些科技公司在尝试将聊天机器人与网络搜索的功能结合起来,微软、谷歌、百度等大型科技公司都已入局,试图在一两个月内交出一份「AI 搜索引擎」的新答卷。
除了收购以外,最近也有消息显示谷歌正在创始人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的带领下自研 ChatGPT 竞品的消息。自 OpenAI 的 ChatGPT 上线以来,谷歌就一直承受压力,这让谷歌高管对公司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紧急修正,在大裁员的同时集中精力推动「最高优先事项」。
严峻的形式让一向引领 AI 方向的谷歌也不得不跟进。对此,谷歌员工还让 ChatGPT 写了一首有关谷歌裁员的诗:

谷歌即将在 2 月 8 日举行的 YouTube 直播活动,将介绍公司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的力量重新构想搜索信息、探索问题和与信息互动的方式,让人们比以往更自然、更直观地找到所需信息」。
CNBC 报道,谷歌内部正在测试一款名为「Apprentice Bard」的 AI 模型,它基于一种「突破性的对话技术」 LaMDA ,可提供问答搜索能力。
谷歌 CEO Sundar Pichai 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谷歌可能正准备通过让人们「与其作为搜索伴侣的最新、最强大的语言模型直接交互」,以此和 OpenAI 的 ChatGPT 竞争。
在投资 Anthropic 的消息爆出之后,很多人也在好奇 2 月 8 日的活动是否会介绍与「Claude」有关的合作进展。
当然,这次活动的演示很可能会更多地介绍大家已经熟悉的工具 —— 比如 Google Lens、翻译、购物和地图。毕竟,这些信息都是明确地写在邀请函上的:

另一家科技巨头 Meta 感受到的情绪似乎有所不同。作为 Meta AI 首席科学家,图灵奖得主 Yann LeCun 最近讨论的主要是「ChatGPT 乃至 OpenAI 这家公司都没有实质创新」的问题:

Yann LeCun:一些机构发布知识和开源代码供全世界使用,而其他机构只是消费它。
国内进展如何?
最近,国内虽然还没有类似 ChatGPT 的技术出现,但有因为新技术而疯涨的股票。最近大热的汉王科技已连续收获五个涨停板,连续涨停期间累计涨幅达 61.05%,与此同时云从科技、科大讯飞、科大国创等也有不小涨幅。

作为 ChatGPT 概念受益者,这些公司中的大多数有一定相关技术储备和战略决策,也有向 AI,特别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发力的理由,需要指出的是,现阶段还未有相应的产品原型发布。
但这只是个时间问题,在 ChatGPT 刚推出时,人们在讨论新技术的同时也从自身角度进行了检讨。

来自智源研究院研究员,Swin Transformer 作者曹越的评论。图片来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0189639
百度等公司已有正在研发新 AI 模型的消息传出。1 月 30 日,有媒体报道,百度计划推出一款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服务,和最近爆红的 ChatGPT 类似,或将成为中国在聊天机器人竞争中备受关注的一款产品。据了解,这项工具将允许用户获得对话式的搜索结果,项目被定位于「引领搜索体验的代际变革」。
据安信国际分析,近期 ChatGPT 引发的 AIGC 概念火爆科技圈,现阶段来看百度是国内进展最快的企业,市场预估 3 月份可能会有类似 ChatGPT 的产品上线。
最后,人们都说预训练大模型的竞争有关公司体量,那么谷歌会不会笑到最后?人们认为它「至少不会输」,因为这些语言模型在用的注意力机制已经被申请了专利:

参考内容:
https://fortune.com/2023/02/03/how-chatgpt-is-most-useful-to-openai-ceo-sam-altman/
-
上一篇
60天月活破亿,ChatGPT之父传奇:16岁出柜,20岁和男友一同当上CEO
编辑:编辑部【新智元导读】60多天,ChatGPT月活破亿!讲了这么久ChatGPT的故事,今天,让我们好好聊聊这个顶流背后的男人。
-
下一篇
网页截图
ChatGPT生成的内容属于谁?它能拥有作者身份吗
目前来看,人们应用ChatGPT的场景很广泛,包括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代码、诗、论文等等。
国外一项对100多名教育工作者和1000多名学生展开的调查显示,超过89%的学生使用ChatGPT来帮助完成家庭作业。也有研究者用它来撰写学术论文,为此多家学术期刊更改编辑规则,禁止将ChatGPT列为合著者。
那么,在法律上,ChatGPT能拥有作者身份吗?它生成文本内容的著作权属于谁?
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伟华对中新网记者表示,我国《著作权法》所称作者,是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AI并非我国《著作权法》的作者,因此目前很难依据法律直接赋予ChatGPT以作者身份。即便对于少数明确通过立法承认AI生成内容可以获得版权保护的国家,其通常也是将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者,或为生成过程作出实质性贡献的人赋予作者身份。
此外他提到,也要看计算机软件开发者与用户之间的协议约定。比如,ChatGPT生成作品的著作权划分问题可从其服务条款了解一二。
根据OpenAI的使用条款,只要该用户遵守使用条款(其中包括某些使用限制),OpenAI就会将其在输出内容中的所有权利、所有权和利益转让给提供输入内容的用户。然而,由于机器学习的特性,不同用户可能会从AI中获得相同或类似的输出内容,而根据条款,只有独有的输出内容的权利才能够转让。
因此这种输出内容的转让需要排除呈现给其他ChatGPT用户的结果,而该等限制会造成输出内容著作权的的不确定性,且会随着时间推移变得更加不明朗。
资料图:北京,在服贸会首钢园展区,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展厅里的舞蹈机器人。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能当做原创作品吗?
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内容创作,这并非新鲜事,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内容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甚至还出现AI画作获奖的案例。
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能当做原创作品吗?李伟华表示,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条规定,本法所称的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因此理论上来讲,无论自然人所创作的内容,还是ChatGPT等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只要能满足前述构成要件都可以构成作品。
不过,目前,中国法律并未对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是否可以构成作品作出明确规定,我国法院在司法实践中也对此存在不同理解。对此李伟华认为,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只要满足《著作权法》关于作品的构成要件,应当被赋予版权保护。
因为这些看似属于计算机或人工智能创作的内容,根本上还是人类智慧产生的结果,计算机或人工智能不过是在依据人类事先设定的程序、内容或算法进行计算和输出而已。他说。
还有哪些法律风险?
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崭新的法律问题,对于普通的用户而言,应当注意哪些法律风险?
在李伟华看来,首先是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因为ChatGPT是在大量不同的数据集上训练出来的大型语言模型,使用受版权保护的材料来训练人工智能模型,可能导致该模型在向用户提供回复时过度借鉴他人的作品,从而引起侵权纠纷。
李伟华提醒,作为用户应当意识到这一风险,并考虑通过避免限缩聊天请求等可行措施,来避免或限制获得趋于精确、狭义的可能来自特定作品的输出内容。
生成内容属于谁?会侵权泄密吗?ChatGPT法律风险详解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