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里有C盘D盘和E盘,那A盘B盘去哪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对着我的电脑的界面沉思过这么个问题:电脑有C盘、D盘、E盘、F盘.....为什么就没有A盘和B盘呢?

其实这个问题,要从计算机的历史说起,AB盘一直是有的。
在早期的DOS时代,PC机的存储设备并没有什么硬盘光驱、U盘等,电脑是纯硬件,只空有一个躯体,那么系统就需要一个容器装着,这个容器就是软盘驱动器。
总结一句话就是:电脑就是个空壳,插入什么系统软驱就运行什么系统。

既然软盘驱动器作为电脑的系统盘及第一个接入盘,命名为A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但软盘的质量很差,尤其是频繁的写入就更容易损坏。
随着电脑承载的任务越来越多,文件数据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重要,文件丢失谁也不敢做冤大头。
所以,大家觉得计算机需要两个软盘,一个软盘作为系统盘,一个软盘作为数据盘,平时它就一直跟电脑连在一起,用于储存工作以及文件数据,这样就可以在下一次开机时继续完成之前的工作,还可以独立取出和读写数据。
既然是第二个软盘,叫B盘也不过分吧?
20世纪80年代前夕,双软盘已经成为了主流配置,我们可以看到Apple II有两个读取槽,这就是一个读A盘一个读B盘的。
而由于成本过高,那个时候软盘的存储空间别说几十G,几个M都没有。
一般A盘是3.5寸,一个纸皮套子套着和巴掌大的塑料盘片,一片能装几百K的文件。
B盘一般是5.25寸,外面塑料硬壳,装1.44M文件。当年有牛人配了一个4M内存,500M的四八六,两万……是96年时候的两万,不是现在的两万。
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两个软盘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硬盘已经完全取代了它们。
既然在此之前,A和B两个字母都已经被软盘征用了,硬盘就顺理成章从C盘开始命名了。
但这只是形成了A、B、C三盘合璧的情景,那为什么后来A和B不见了呢?
别急,咱们现在区分一下ABC三个盘各自的任务哈:A盘负责装操作系统;B盘做文件储存以及和交换数据的设备;C盘用于储存稳定的文件数据。
如果你安装了软盘驱动器,系统中的图标还是会显示A盘或B盘。
但随着C盘的容量越来越大,终于有一天,微软醒目了:反正硬盘都已经那么大了,为什么还要软盘呢?
微软直接把系统默认装在了C盘,所有目录的默认保存路径也就随之转移到了C盘,软盘的作用开始削弱。
随着系统盘的更改,软盘的生命已经开始了倒计时,在这个过程中,光盘和U盘的出现更是加速了软盘的消失。
小小的一张光盘可以装下比尔盖茨身下33万张纸的内容,一张光盘的储存空间可以很轻易的达到数百MB。
而再后来出现的USB闪存盘(U盘),它做到了随时可读可写。
不仅储存空间达到软盘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体积还更小,可以像个钥匙一样装在口袋里。
电脑厂家更希望推广USB口,这不光是因为U盘本身足够优秀,而是取消了硕大的软盘槽,电脑可以轻便简约不少。
可以说,硬盘、光盘、U盘三者的出现和普及,直接干掉了软盘。
但是,软盘就这么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了吗?
虽然现在我们很难在电脑上见到A、B盘,生活中很难见到有人拿软盘来存东西,但是,小黑要说,但是了,其实软盘并没有真正离开我们。
因为啊,现在我们电脑里的保存按钮,还是软盘的样子,也算是人类科技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个小彩蛋了。
我拿了一张旧软盘给我12岁的儿子看……他说:哇塞,酷炫!你3D打印了一个【保存】图标耶!
不仅如此,微软也是为了向计算机历史致敬,即便是在最新的Windows 11里也还是保留了A、B软盘的名位,依旧是以C盘作为初始盘。
它们虽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消失了,但这看不见的名位,就是它们存在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