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过年,一边聊聊令人倍感振奋的DeepSeek
大年初三,我们一边欢度佳节,一边聊聊最近全网火爆、让国人倍感振奋的deepseek、它的创始人梁文锋,以及梁文锋近期访谈带来了哪些启示。
网络截屏,发言者为梁文锋01
突然闯入大众视野、进入公众话题的deepseek是啥?
当不少人最近开始讨论deepseek的时候,最初可能仅知道它很厉害,原因在于这一连串英文字母组合在一起,竟震动了整个东西方科技界。不止于此,厉害的原因或许还有一个:它的创始人,1985年出生的梁文锋,日前说出的那句让人无比振奋的中国ai不可能永远处在跟随的位置。
deepseek事实上是一家中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全称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一年半前的2023年7月17日成立,专注于开发先进的大语言模型(llm)和相关技术。即便收割了全球的目光和行业大佬的认可,甚至连美国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纳德拉在当地时间1月29日谈及deepseek时都表示deepseek有一些真正的创新,这家初创企业依旧主观上保持着开放与低调。
官网截屏 直至眼下记者访问deepseek官网,欢迎页面依然简约大气并不张扬——公司logo下方,探索未至之境凝练、指向清晰而又成熟稳重。仅仅是logo的上方,标着一行小字:deepseek-r1已发布并开源,性能对标openai o1正式版,在网页端、app和api全面上线。
不错,也正是deepseek-r1,推倒了多米诺骨牌。
02
在deepseek最新开源模型r1发布前,去年底,deepseek公司就曾发布新一代大语言模型v3,同时宣布开源。根据测试结果,v3的多项评测成绩超越了部分主流开源模型,同时还兼具成本上的优势。
而到了本月r1模型的发布,其带来的影响更是令华尔街都感受到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在硅谷,deepseek很早就被称作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据公司介绍,r1模型已实现重要的技术突破——用纯深度学习的方法让ai自发涌现出推理能力,在数学、代码、自然语言推理等任务上,性能可与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的o1模型正式版较量,关键是,性价比还更高。
不止于此,堪称巧合的是,r1发布的日期,正好是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年会开幕的日子。
1月27日英伟达股票走势 在全球科技界人士的瞩目和投资者的惊叹声里,多米诺骨牌应声倒下——
1月27日,全球首家市值达到1万亿美元的芯片企业,也是人工智能领域巨头英伟达,股价收跌16.97%,单日市值蒸发近6000亿美元,创下美国金融史记录。同日,美股市场,台积电收跌13.23%、美光科技收跌11.71%……
27日,连英伟达发言人都站出来表示:deepseek是一项出色的人工智能进步,也是测试时间缩放的完美例子。
03
deepseek无疑是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突飞猛进的里程碑标志,提振了国人的信心,更为2025蛇年春节送上一份大礼。
在deepseek爆火出圈后,围绕这家年轻企业创始人梁文锋的话题,迅速成为网络焦点。有人关注梁文锋的学历背景和成长经历,有人关注梁文锋带领国人挑战openai的chatgpt,还有人感慨,专注研究,未大规模商业化让deepseek一下拥有了大格局。
但讨论最多的,还属一段有关梁文锋的深度访谈。
这段访谈里,记者整理了一些梁文锋的观点,均以援引直接引语的方式呈现如下:
(此次硅谷)之所以惊讶,因为(deepseek)这是一个中国公司,在以创新贡献者身份,加入到他们游戏里去。
我们(中国及中国企业)创新缺的肯定不是资本,而是缺乏信心以及不知道怎么组织高密度的人才,实现有效的创新。
创新不完全是商业驱动的,还需要好奇心和创造欲。
在颠覆性的技术面前,闭源形成的护城河是短暂的,即使openai闭源,也无法阻止被别人赶超……其实,开源更像一个文化行为,而非商业行为,‘给予’其实是一种额外的荣誉,一个公司这么做也会有文化的吸引力。
我们经常说中国ai和美国有一两年差距,但真实的gap(差距)是原创和模仿之差。如果这个不改变,中国永远只能是追随者,所以有些探索也是逃不掉的。
(做出deepseek的)并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奇才,都是一些top(顶尖)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没毕业的博四、博五实习生,还有一些毕业才几年的年轻人。
v2模型(研发团队)没有海外回来的人,都是本土的。
我们选人的标准,一直都是热爱和好奇心。所以很多人会有一些奇特的经历,很有意思。很多人对研究的渴望,远超对钱的在意。
创新首先是一个信念问题。为什么硅谷那么有创新精神?首先是敢。(当初)chatgpt出来时,整个国内对做前沿创新都缺乏信心,从投资人到(互联网)大厂,都觉得差距太大了,还是做应用吧。但创新首先需要自信,这种信心通常在年轻人身上更明显。
我是80年代在广东一个五线城市长大的,我的父亲是小学老师,90年代广东赚钱机会很多。当时有不少家长到我家里来,基本就是家长觉得读书没用,但现在回去看,观念都变了……当社会让硬核创新的人功成名就,群体性想法就会改变,我们只是还需要一堆事实和一个过程。
04
透过整个deepseek震撼全球、提振士气的过程,以及作为创始人的梁文锋访谈内容,我们能看到哪些启示?
首先,中国企业在全球创新链条中的觉醒意识已越发强烈,扮演的角色和自身定位,不再满足于跟随的状态——走向台前成为全球技术市场的引领者、贡献者,既是一众国内高技术企业的追求,更是它们快速成长的必由之路。这也预示着,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多海内外科技龙头企业开启技术竞争将成为一种常态,我们没必要过度担心,反而应该敞开胸怀、坚定信心。
其二,初创企业并不意味着弱小,成立一年半的deepseek得以震撼全球行业巨头,就说明技术领域,潜心深耕的蚍蜉同样有撼动大树的潜能,切勿妄自菲薄,要有敢于日拱一卒的勇气和定力。这方面,同样适用于科创资本——我们要找准真正有需求的创新企业,尤其是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耐心的资本加以护佑扶持,这点太重要了。
视觉中国 其三,企业创新离不开人才,未来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梁文锋所说的清一色本土毕业生,以及企业用人标准一直都是热爱和好奇心,无不指向教育二字。一方面,高等教育培养怎样的学生,包括双一流扩容如何落地,直接关乎应届毕业生的质量,进而影响着企业用人质量以及后续创新的水平和底气;另一方面,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正是眼下国内中小学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追求的目标。从这一角度看,让deepseek和国内更多科创企业坚定信念的根源,在于教育,在于人才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大中小学贯通式培养。
诚然,deepseek的成功让我们收获了惊喜,看到全球技术市场传统意义上的话语体系正加速消亡,新的话语权迅猛生长,但振奋之余,新的竞争格局已悄然形成,我们只有一往无前,才能取得更大的进展。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睿哲
上观号作者: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