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过于高估DeepSeek(深度求索)的神奇魅力呢?
为什么大家非要那么高估DeepSeek(深度求索)呢?
陈明宏
请大家不要过于迷信DeepSeek(深度求索)了! DeepSeek仿写毛主席的《七律·长征》,您说与原作比怎么样?请大家来品鉴一下吧。
不要过于迷信深度求索AI了,有人拿出了它写的一首《长征新咏》,与毛主席的《七律·长征》 相比,简直天上地下,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
请看毛主席的《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是伟人毛泽东主席1935年创作的经典诗篇。作品以"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迈气魄,通过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等典型意象,艺术地再现了万里长征的壮阔历程。"更喜岷山千里雪"的"更喜",表明了革命事业即将如冰雪消融般迎来期盼的春天,充分彰显了红军将士"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和诗人超凡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但DeepSeek仿写毛主席《七律·长征》而作的《七律·长征新咏》如下:
《七律·长征新咏》
铁流浩荡卷苍涛,
踏破冰河裂战袍。
霜刃劈开千嶂雪,
草根嚼尽万山蒿。
霜风卷地旌旗烈,
铁马嘶云鼓角高。
血铸丰碑星火路,
乾坤重整看今朝。
该仿作除了形式上严格地体现了七律的特点,起承转合,对仗押韵……等等之外,其内容笼统含糊,语言求奇生造,而且其中的"霜刃、霜风″、"千嶂、万山"等词语内容意象雷同,特别是体现不出长征的独特景地、超凡气魄和伟大精神,怎么可以与伟人之作相提并论呢!?
关键是这首仿作好象不是写具体的长征,也可以命名为《革命的征程》或其他什么,标题"长征新咏"实在过于牵强了。
由此可见,这个AⅠ作一般的写作应该是可以的,但用于极具个性和感情细腻的艺术之作的创作,实在有其局限性。
所以,我们实在没有必要过于迷信它了,把它吹上了天,也是不合乎实际的。
诸位以为如何?请发表高见,不吝赐教。
再次感谢您的关注、点赞、支持鼓励!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