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短视频平台乱象
要加油呀
正文共2460字,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建议收藏
【热点直击】
据媒体日前报道,为拍摄恶搞视频博流量,湖北武汉一对情侣用动物粪便和人的屎尿搅拌混合制成粪水,趁人不备,泼向无辜路人。近日,市民周女士在武汉十里铺地铁站出口不幸中招。民警随后将二人抓获,查证作案5起,以涉嫌寻衅滋事将二人刑拘。
这两年,短视频异军突起,早已呈现赶超直播的架势。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而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用户使用率为78.2%。而短视频用户又以青少年群体为主,《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在短视频的忠实用户中,30岁以下群体占比接近七成,在校学生群体占比近四成。短视频平台中的青少年用户比例,已然远高于大多数的互联网产品。
正是基于以上背景,有必要强化短视频App平台的主体责任和日常规矩。
【热点分析】
短视频平台乱象:
1. 短视频新闻真假难辨。
相对于文字、图片而言,视频的迷惑性更强,感染力更大,其表意的多义性、直观性、直接性等都能对人们的判断力产生强大的影响。人们通常认为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然而在短视频时代,有视频也不一定有真相。视频是可以通过后期处理的,剪辑、特效等技术能毫无破绽地让人们对视频内容信以为真。
2. 恶搞、色情等低俗短片高频出现。
打开短视频平台的首页,可以看到浏览和点击次数较多的平台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暴饮暴食类、吐槽搞笑类、美女唱歌跳舞类、日常生活类。此类视频往往在能够满足制作者的展示欲以及观众的好奇心的同时也能为创作者带来关注度和收入。这也导致大量短视频的制作者在商业利益的推动下,为争取点击量和关注度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出现什么样的视频内容博眼球就拍摄什么样的视频的现象。移动短视频世界中的群魔乱舞扫荡着大众传媒原本所剩无几的高雅和经典,徒留嘈杂、野蛮、粗俗的喧哗。
3. 信息泄露危及个人隐私安全。
由于短视频中的每个元素都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一旦某个视频在网络上走红,视频中的人物很有可能就会被网友进行人肉搜索,个人隐私都会被泄露到网络中。更有甚者,短视频内容未经当事人许可就擅自发表、传播,此类现象严重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短视频乱象产生的原因:
1. 短视频门槛多维度降低。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使得目前短视频生产门槛大幅度降低。过去用户需要使用专业的摄影机再加上后期繁琐的剪辑工作才能制作、上传视频,现在一台智能手机就能完成整个流程,操作过程简单方便。此外,短视频的一键分享功能、美化功能,以及随时随地随拍随传的即时化特点都契合了当下人们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和社交需求。技术上的进步给予了网民越来越大的创作自由,但是随着自由程度的放大,低门槛和强随意性的移动短视频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低俗、暴力、虚假视频内容滋长的温床。
2. 注意力经济驱使。
papi酱在2016年3月获得1200万的巨额投资,其个人身价也上涨到3亿元。如此低门槛的创业形式让这位草根年轻人名利双收,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跻身于短视频的浪潮中。而大部分普通人,既没有娱乐明星的名气和影响力,也没有papi酱、谷阿莫、LexBurner等网红极具个人特色风格的表演能力,身无长物的他们为追求经济利益唯有诉诸反常、不走寻常路的行为来吸引眼球,从而引起观众的围观、注视,而这种边缘化的视频内容在抢夺注意力的过程中不断升级挑战底线。
此外某些短视频APP为了在用户争夺战中杀出重围,甚至主动给自己打上三俗耸人听闻的标签,刻意迎合受众的低俗趣味。这些平台不但对低俗、格调低下的内容不加干涉,甚至给予最大程度上的放纵与展示,为短视频乱象推波助澜。
3. 有效监管的缺失。
作为新媒体传播中最具感染力的传播形式之一的短视频,它的传播速度极快,即使现有网络监管技术能以较快的速度进行视频链接的删除,但是网民中仍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在社交媒体继续进行传播。此外,面对庞大的网络短视频数量,也给短视频的监管带来一定的难度,网络监管目前还是很难做到全面覆盖。因此监管上的滞后性、不完全性使得短视频中一旦含有色情、暴力或者当事人隐私的元素,后续将会造成的恶劣影响不容小觑。
短视频乱象的治理对策:
1. 健全制度体系。
规定用户需要通过上传身份证号码或者其它能证明自己真实身份的信息注册账号。如果发布了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视频内容,平台可以根据视频内容来判断是警告、限制还是加入黑名单禁止该用户使用相关功能。这个措施能让发布者意识到短视频的低门槛带来的自由是相对的,是受法律和道德约束的,违法视频内容的上传是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
2. 打造健康合理的内容生产系统。
短视频的生命力就在于内容,注意力终将流向内容优质的作品。
一方面,短视频平台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建立健康和良性的内容生产体系,提升专业化生产的程度,在数量和创意上为市场提供丰富的消费内容;
另一方面,短视频平台可以与新闻媒体联合,打造着重于发布新闻报道和辟谣的平台。短视频与新闻传播有机结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受众对低俗视频的阅读观看,使得受众目光转向发生改变,从而改善短视频发展环境。
3. 加强公众自身媒介素养。
公众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发布短视频时应考虑到内容是否在法律和社会道德允许的范围内。同时也需要加强网民自身媒介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意识,设身处地为我国青少年和未成年人着想,对低俗、暴力的视频内容说不,为年青一代营造健康的网络视频环境,从而做到在短视频乱象源头解决问题。
4. 健全监督举报机制。
一方面网民除了自身要加强媒介素养意识,拒绝盲目跟风转发助长短视频行业的不良风气;
另一方面在网络监管力度不能全方位覆盖数量庞杂的短视频的情况下,这就需要我们转变监管理念,发动手机端或者PC端观看短视频的网民协助监管,对不法违规内容进行上诉举报。
相关政府部门和短视频应用应尽快建立相应的投诉受理部门,及时受理与处理网民发现的问题和所提的建议,让网民参与到内容监管中,从而在平台、受众、政府三方之间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以缩小不法内容传播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