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单反相机需要反复练习,智能手机一个AI算法,就可以天衣无缝
本报 范凌志
===
3月26日晚,华为在巴黎发布被称为史上最强拍照手机的P30和P30pro系列手机。在发布现场展示的拍摄银河的照片更是体现了该手机的拍照功底。有分析认为,随着智能手机性能的提升,是不是会在更多应用场景之下替代专业级别的单反相机呢?随着感光设备与芯片等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拍照能力更强大的智能手机是否具有全面替代专业相机的能力呢?
重写影像规则,这是华为此前给P30系列发布打出的口号。除了华为,其他手机厂商也在发力拍照技术。比如,OPPO在今年2月的全球通信展上展示了一款配备10倍长焦镜头的手机,而这种变焦功能以前仅在传统相机上才有可能实现。
现在很多手机拍照的表现已经相当于卡片机了。中国通信网副主编蒋均牧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手机取代专业相机是个趋势,这其中的原因包括专业相机不便于携带、操作复杂等,当手机的算法提升上去后,很多场景都可以替代了,打个比方,如果想要拍出虚化效果,使用专业单反相机需要反复练习。而智能手机只要一个AI算法,就可以做到天衣无缝,这就好像是射箭和开枪的区别,前者需要很长时间的技能积累,但后者可能很快就会掌握。
蒋均牧认为,未来只有拍摄要求比较高的情况下才会使用专业相机,当然,一些高附加值的品牌深入人心之后,依然难以被替代,比如徕卡相机。
而专业摄影则给出完全相反的答案。一名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摄影表示,从物理层面来说,光学的瓶颈是很难突破的。摄影圈有一个俗语说‘底大一级压死人’,这个‘底’指的就是感光面积,一台相机的感光元件面积越大,画质的变化就会成几何级增长。然而由于手机的体积所限,其感光元件肯定与专业相机没法比,优秀的算法可能会弥补一些差距,比如模拟虚化,但那毕竟是模拟的,从细节可以看出来。
另外,传统相机还有很多强大的周边附件相配套,比如各种接口、闪光灯等,这都是手机难以达到的。该表示,很多非专业人士喜欢手机拍出来的照片光鲜亮丽,相比之下很多人会抱怨专业单反相机拍出来的照片灰蒙蒙的,不好看,但这正是由于单反相机的图片处理算法很保守,这样就给后期处理留出了很大余地。手机摄影越来越像玩具,而专业相机则更像一个生产工具。两者谁也无法在对方的用户群体里替代谁。▲
-
上一篇
原创如何利用EasyDSS与EasyCVR平台,实现对视频录像文件的AI算法分析?
原标题:如何利用EasyDSS与EasyCVR平台,实现对视频录像文件的AI算法分析?
-
下一篇
价格方面,询问多家店铺得知,若让他人帮忙生成图片,3张到10张图片的价格在100元到300元不等。电商经营者还可以自行购买软件和学习教程,运用软件人工智能生成所需的模特图。
选择了一家月销量4000多件的店铺,首单不到1元就可以体验一次AI绘图代出图服务。按照店家指引,提供了服装图片和卷发少女可爱苗条等关键词,几分钟后对方就给出了4张生成图片。
这些图片中,模特长相均符合预期,甚至较为逼真,看上去与真人差异不大。但服装样式的相似度却大相径庭,除颜色外,领口设计、袖子长度、袖子收边、有无腰带、装饰品位置等均与原图差别很大。
您可以搜索下具体的关键词。面对的疑问,店家表示可以通过限定关键词使得图片达到更令人满意的程度,提供有真人或者假模穿着的图片,生成的效果图会更好些。
在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副教授、网络空间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郑志峰看来,利用AI技术生成模特图是AI技术具体应用情景的体现,有利于降低销售成本。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批量高效率地生成各种模特图,甚至许多模特图都极具创意和美感,但生成的内容很难与现实模特一模一样,真实性、准确性都需要算法进一步发展。
商家应尽标识义务
警惕肖像侵权风险
为规范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应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三部门审议通过了《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已于今年1月10日起施行,其中明确提到,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和技术支持者应当加强技术管理,定期审核、评估、验证生成合成类算法机制机理。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和技术支持者提供具有生成或者编辑人脸、人声等生物识别信息的功能的模型、模板等工具的,应当依法自行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开展安全评估。
规定还明确,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提供人脸生成、人脸替换、人脸操控、姿态操控等人物图像、视频生成或者显著改变个人身份特征的编辑服务,可能导致公众混淆或者误认的,应当在生成或者编辑的信息内容的合理位置、区域进行显著标识,向公众提示深度合成情况。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七部门审议通过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将于今年8月15日起施行。其中再次强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对图片、视频等生成内容进行标识。
在电商领域,特别是商品和产品服务展示图的过程中,AI的应用趋势不可避免。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研究员刘金瑞说,商家若使用AI进行商品展示,则需要遵守上述两部法律规范,充分告知消费者模特图是由人工智能生成,以尽到标识义务,同时,还要符合适用场景的特殊监管规定,如广告法、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然而,调查发现,无论是采用明显的动漫人物式AI模特图的商家,还是在社交平台上明确标榜自己拥有高度拟人的AI模特的商家,其在详情商品页面中都并未对是否为AI模特图进行标识。
平台负担监督职责,对于商家使用AI模特图,如果平台同时也是技术服务的提供者,则需要遵守《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对运用人工智能推广宣传的行为理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监督,确保平台秩序。郑志峰说。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一些AI数据库中包含着海量人脸数据,一些AI模特图生成后可能和真人人脸具有高度相似性。对此,有网友表达了担忧,也提出了是否涉及侵权的疑问。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叶刚说:如果商家通过AI生成的图片与他人的肖像具有高度的相似度,使得他人可以从该AI图片中识别出特定人的身份,则该AI生成的图片应当属于他人的肖像,商家在制作和利用该图片时,应当取得肖像权人的同意,否则将构成对他人肖像权的侵害。
郑志峰说,商家当禁止故意以违法的目的使用AI技术,如故意向人工智能提供一些违规的关键词,以生成一些涉及不良内容的图片,或是侵害他人肖像权、名誉权、个人信息权益的内容;对于正常使用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也需要负担适当的注意义务,确保生成内容合规,若发现生成内容涉嫌违规时,应当及时向技术服务的提供者报告。
AI模特“试衣”商品真实吗?专家:应标注以避免损害消费者权益
来源: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