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拉动算力与液冷需求爆发互联网厂商成为最大客户群
AI新一轮的火热推动AIGC拉动算力需求高增,行业预计当前平均算力翻倍时间将缩短至9.9个月,2021年至2030年间全球计算设备算力总规模有望提升65%。近期二级市场中,人工智能概念股、算力方向概念股、芯片股表现强势。
近日,在浪潮信息首个天池液冷产业基地开放日上,浪潮信息服务器产品线总经理赵帅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浪潮信息已做好10万节点产能准备,面向五大客户群,其中互联网客户是增长最快、占比最大的部分。今年基本国内互联网大客户都在做液冷,也有互联网客户将液冷技术业务出海布局,如在东南亚设立机房等,赵帅称。
浙商证券研报认为,AIGC、东数西算等将带动IDC建设需求,液冷方案渗透率的提升有望带动数据中心温控市场的量价齐升。
液冷产业化布局条件成熟
液冷早已不是新鲜事物,早于20世纪便被用于通信设备基站,但真正做到系统发展与规模应用是在2010年之后,伴随云计算服务形态的逐渐成熟,数据中心大规模部署,以及国家与行业客户逐渐重视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液冷技术发展迅速,也成为芯片级散热重要方案之一。
此前赛迪研究院保守测算,2019年中国液冷数据中心的市场规模为261亿元,乐观估计为351亿元,2025年我国液冷数据中心的市场规模将破1200亿元,行业增速保持在30%以上。2019年液冷IDC主要用在大规模、高功耗计算领域,互联网、金融和电信行业业务量快速增长。
中银证券认为,一方面,液冷技术可以满足CPU、GPU等芯片功率密度攀升下的更高散热要求;另一方面,国家级自顶向下的能源节约战略和双碳规划,对能耗大户IDC提出更高的PUE(能源利用率指标)要求(普遍低于1.3,东数西算节点要求低于1.25);第三,在政府传统客户之外,互联网和运营商等商业客户从经济角度开始产生需求。
赛迪预计2025年互联网行业液冷数据中心占比达24.0%,金融行业为25.0%、电信行业23.0%、能源行业10.5%,生物、医疗和政务等行业需求将加快融入通用数据中心新业态。在行业看来,液冷数据中心将加速替代传统风冷数据中心。
于是,包括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厂商,浪潮信息、曙光等服务器厂商先后投入液冷设备建设队伍中。中银证券研报分析认为,液冷服务器一般采用三种方案:冷板式、浸没式与喷淋式。后两者均为直接接触式,其中尤以浸没式为主。目前,冷板式方案成熟度较高,商用基础较好;浸没式制冷效率更高,未来前景良好。同时,器件高精密度和漏液等挑战使得解决方案技术门槛较高,也意味着不同于传统服务器的竞争格局将会形成。
产业链上,中银证券研报认为,IDC液冷产业链分三大环节:核心是液冷服务器,上游为材料器件,下游是解决方案和运维,然后面向最终用户。
行业仍处早期阶段
目前行业大背景包括国家提出双碳目标与东数西算政策,以及AIGC对算力提出更高要求。赵帅称,这种情况下,行业使用液冷的热情与液冷的初步起始规模发生了很大变化。
赵帅表示,现在处理器的功耗越来越高,到这一代已经达到350瓦,下一代可能达到500瓦,这样的背景下客户会要求处理器发挥出最高性能,而不用液冷技术便无法解决散热问题。过去1U(指服务器高度,1U=4.445厘米)空间或2U空间内,能解决300瓦散热,但现在可能要达到1.2千瓦甚至更高的散热。
虽然目前液冷产业化已迫在眉睫,但从试商用到商用普及中间,仍面临诸多问题。如缺乏技术行业标准、规范化指引,产业协同度不高,难以标准化适配与部署;同时由于目前缺乏长周期、大规模的部署验证,导致液冷数据中心的可靠性问题存在一定争议,用户有使用疑虑;三是产业链协同性差,缺乏具备高度整合能力的链主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低,浪费大,产业发展速度受阻。
产业化是指将一种产品或服务从传统手工制作方式转变为工业化生产方式,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其中标准化是产业化的关键性标准之一,通过标准化可以有效降低液冷应用技术门槛与成本门槛。赵帅表示,浪潮信息做的更多是牵头工作,通过实验设备与前沿研究,携手英特尔与其他上下游厂商以及客户共同制定行业标准,并以开源的心态来做这件事。
作为客户群中最大的互联网企业,赵帅对记者表示,TOP10的互联网客户都在使用液冷,其他行业客户也逐渐在拥抱液冷,预计到2023年,行业客户的液冷规模将比2022年多出几倍的增长。
据记者了解,由浪潮信息和京东云联合研发的天枢(ORS3000S)液冷整机柜服务器已在京东云数据中心实现规模化部署,为京东618、双十一、虎年央视春晚红包互动等提供基础算力保障。另外,浪潮信息液冷产品与解决方案已相继在众多头部互联网公司,以及金融、教科研等领域实现批量化部署。
需注意的是,在成本方面,液冷数据中心的初期建设成本要比风冷数据中心高出10%左右,但一般仅需一到两年即可实现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总拥有成本)投资回收的平衡。赵帅表示,浪潮信息规划通过标准化与产业化,将在2025年实现风液同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