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被发现用于网络犯罪!越发“善解人意”的AI,暗藏哪些伦理风险?
眼下,风头正劲的人工智能(AI)ChatGPT不仅冲击着全球教育界,引发学术欺诈等问题,而且最近也在美国被发现用于网络犯罪。随着这类AI技术普及、并落地更多应用场景,它作为全新的工具表现出了一定的生产力,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它潜在的破坏力。
当越发善解人意的AI深度融入社会方方面面,随之带来安全、法律和伦理方面的风险,并不断对现有治理规则提出挑战。对此,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和法律将有哪些影响?记者就此采访社会学、法学、哲学等领域专家。有学者直言,这是一场刚刚开启的社会实验,在这一领域,人类的认知还非常浅薄,也远谈不上预防风险。
对目前可预测的风险,通过技术手段和监管措施守住底线
从互联网上大量的用户体验中,有人发现,AI学会了识别地域、性别,还有种族歧视和宗教偏见等。有人通过引诱式提问,让ChatGPT生成一些违规内容,比如去除道德和伦理规则,怎么贩毒或创作一篇小黄文。尽管开发者设置了一些基本伦理道德规则,并使用人工进行标记,以此规范ChatGPT生成的信息,但实际上,它生成的内容依然无法避免伦理风险。
有业界专家表示,不仅模型和算法设计仍存在漏洞,关于ChatGPT的应用落地,也存在一定风险。比如,垃圾邮件将会爆发式增长,并塞满每个人的信箱。
此外,还有人担忧ChatGPT一本正经胡说八道,将制造大量谣言和垃圾信息。其生成的信息不乏AI自行瞎编的内容,若进一步与现有的复制、自动抓取和发布等技术相结合,未来,每个人上网时分辨内容真假的成本将越来越高。更何况在实际应用中,这类技术已被发现用于犯罪。
对于ChatGPT这样高风险的人工智能系统,投入市场使用前要经过相应的评估。目前法律能做的,仅仅是根据既有规则守住底线。国内外相关立法,都聚焦高风险AI系统全流程的制度规范和监管。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吉栋向记者举例说,目前,欧盟的人工智能法提案、我国上海和深圳的人工智能产业立法,均采用风险分级制度监管AI。比如,要求前端研发过程应备置相应的技术手册;监控算法如伦理审查、算法备案和审计、对数据风险进行过滤等。
此外,他还提醒,大模型仍需要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尤其是人机互动产生的数据,因此应密切注意这类系统应用过程存在的个人隐私泄露、数据权益保护、国家安全等风险。
不过,陈吉栋强调,现有的法律规则只能守住最基本的底线和伦理雷区,目前主要依靠技术本身的规则约束AI的输出。比如,已有研究团队和科技公司开发出识别人工智能和人类创作的AI新工具。
这算是人类在某种程度上的左右互搏吗?陈吉栋表示,随着数字化程度加深,风险难知难测,因此人类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发现AI带来的体系风险,进而寻找法律监管介入人工智能系统的恰当切入点。或许未来,能够监管AI的还是AI本身。
AI表面的理解更多是机械的模仿,但人类投入创新可能变得更困难
最近,ChatGPT将取代人的十大职业等观点引发热议,其中常见职业包括律师、小说家等。对此,有人随机抽取十道我国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并尝试让ChatGPT回答,最终正确率仅40%。此外,一位从事非诉业务的律师告诉记者,仅从审查合同是否合规的业务能力看,ChatGPT甚至无法和目前业内使用的专业软件相提并论。
在部分专业人士看来,AI的创造力被高估了,其有限程度的创造尚无法替代人。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徐英瑾近日也在尝试使用ChatGPT创作小说。他以剧本和小说中最常见的、多人物视角转换为例分析,优秀的小说家通过不同的人物设定,描述的世界是不同的,但现在,人工智能把所有人物的语言平均化,很难区分个体的转换,更不用说不同人物性格的发展和改变。
在他看来,这体现了深度学习的一些基本特点,即AI仅把伦理规则当成一种数据训练的趋向。因为AI不像人类一样真正理解这些规则,表面上,AI能表现复杂的言语习惯,但这只是一种机械的模仿。
从教育者角度出发,徐英瑾表示,随着ChatGPT等AI新工具普及,如果下一代年轻人对此类工具过于依赖,可能造成人类文化某种意义上的退化。文化往往需要颠覆历史和传统进行创新,而人需要把精力发挥到真正需要突破的问题上。但是,当AI制造的大量垃圾信息充斥世界,并不断重复过往经验,那么,人类想集中力量、投入创新可能变得更困难。
未来AI时代的社会治理,需要不断前瞻探索以适应新变化
有专家向记者强调,AI表现出的善解人意是一种表面的礼貌和客气,实际上是通过模型训练,以适应人类社会的通用规则。这一技术特点导致AI对个体的观照不足,也不能真正意义上读懂人性。当人机交互逐渐替代人人交流,可能造成全社会的潜在心理问题。
也有观点担忧,ChatGPT等AI技术只是尚未找到现实应用中的引爆点,在盲盒打开之前,谁都无法预言AI会带来哪些新的社会问题。
那么,未来AI时代的社会治理,该如何破解伦理规则落地的难题?
陈吉栋表示,正如医疗AI、无人驾驶等只有进入落地实践后,人类作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才能根据现实情况逐一厘清法律和制度问题,包括新问题的定性、人类主体的权益划分、责任承担等。他表示,随着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人们最关心的可能还是数字财产问题,比如相关安全问题及纠纷解决机制等。
对ChatGPT这类新智能工具良性应用的前瞻探索,正成为上海多所高校的研究热点。
同济大学的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正在集合法学、人工智能、管理学和伦理等多学科专家进行人工智能社会风险治理的研究。陈吉栋表示:这是一场大型的社会治理实验,是否最终裂变出更深层次的社会治理规则,现在累积的数据、案例都远远不足以作出判断。可能随着风险的不断呈现,人类会发展出相应的伦理规则。更为根本的是,我们是否具备新规则落地生效的社会环境。
在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院士等专家学者开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化研究前沿项目,设计多源异构数据+人工智能算法+行业专家智慧的数智人框架,提出让数据、智能和专家智慧相互融合、相互约束的复杂问题决策与分析模式。
作者:储舒婷
编辑:吴金娇
樊丽萍
图片来源:文汇报资料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写作背景
注册阿里云账号实名认证后购买域名,域名购买后进行实名认证、备案。之前一通操作十几天就可以完成备案,可这次就像着了魔,忙活三个多月了依然没备案成功,感觉每个坑都要踩一遍,可谓备案81难~
1 营业执照非最新被拒
失败原因:实名认证失败,营业执照做了变更,上传的不是最新的。
营业执照改过吗?赶紧问老板,好像是改过,改了注册地址(变了楼层)……,我上传了最新的营业执照,然后实名认证通过,静等三天开始走备案流程。
2 空壳主体被拒
失败原因:阿里云初审提示公司在工信部包含空壳主体。
纳尼!怎么会是空壳主体,公司因为没有域名可用我才去备案,怎么会有备案号且为空壳主体呢?并且人家也给备案号了!
好吧,我一通查、一通问才知道,之前公司在阿里云备案过一个域名goodclass.top,后来被注销了,怎么注销了呢?不知道。
问:为什么有备案过的域名?
答:又经过调查询问才知道,goodclass.top在阿里云备案,解析到腾讯云,使用不到一年,由于出了政策,阿里备案的域名无法解析到腾讯,就弃用了,改成了ip访问。
问:那为什么会注销成空壳了呢?
答:是这样的,在各大服务商备案的域名必须解析到本服务商的服务器,解析个二级域名也行,如果不解析人家会隔一阵子查一下,逮到就会给个整改报告,如果不理就会把你备案注销掉变成空壳;我查了,我们确实没有解析到阿里,阿里也给我们发邮件了,老板没有理会,就成空壳了。
空壳处理也比较麻烦,根据模板邮寄资料到当地通讯管局,让人家把空壳注销掉,这个得耽误10天左右。
3 经营范围不符
失败原因:
主办单位经营范围涉及销售等字样,请您到所在地通信管理局咨询办理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并在订单中上传。若咨询后无需办理,请在备注中说明:所联系的省级主管部门名称、电话及确认结果和网站开办内容。详细请参考:https://help.aliyun.com/document_detail/113602.htmltitle-fb3-di9-u0n
上述说明也很简单,就是我们营业执照有销售字样,需要出个电信业务许可证或出个证明。这个问题我咨询过阿里云客服,客服说可以不管,也可以出个证明。我试了,不出证明阿里云不给过(客服不讲武德啊(灬ꈍ ꈍ灬)),后来给省级通信管局打了电话,说是自己出个证明改个公章就行,好吧!
上传资料,然后这关过了。
4 域名已做解析被拒
失败原因:检测到我们未备案的域名解析到了一个网站,额!这也不行呢。
分析:之前做阿里云代理急用网站,我们就把未备案的域名解析到凡科网站,可以访问的,没想到在这翻了。
解决:把域名的解析先删掉,再次提交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