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WEB视界-分享互联网热门产品和行业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短视频 > 正文

短视频

医生直播带货被国家叫停!这几大平台纷纷清理,网红医生还能如何变现?

1987web2023-10-19短视频143
来源:健康界综合整理自人民网、界面新闻、每日经济新闻、时代周报等(转载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联系小编微信号:yyxxzz520,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健康界综合整理自人民网、界面新闻、每日经济新闻、时代周报等(转载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联系小编微信号:yyxxzz520,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导语:医生直播带货被抖音按下暂停键。

2022年6月19日,抖音电商宣布,将收回全部医务人员认证的达人的带货权限,包括橱窗、直播带货和短视频带货功能等。

此前3天,6月16日,抖音电商发布公告,宣布将于6月30日关闭医疗健康类认证创作者帐号的商品分享功能,并禁止医疗健康类认证创作者新开通商品分享功能。

至此,年入百万、千万的网红带货医生要另谋出路了吗?

这两年以来,部分小型MCN机构受利益驱动,倾向引导医生带货。这些医生主要来自儿科、皮肤科、急诊科、内科、中医科等科室。

部分医生除了采用直播形式带货外,还通过发布产品营销文案或视频,发布引流链接导向销售页面等形式带货。

部分医生认证账号甚至明码标价。业内人士认为,监管部门叫停医生直播带货,有利于行业整顿。

「对于尝到带货甜头的医生,此番整顿无异于釜底抽薪,做医生IP的底层逻辑被打破了。」医道MCN负责人王侨元对媒体表示,「但带货的门关上了,还有其他的模式可以探讨,在合理的框架下鼓励医生去开展。」

国家九部委:严肃查处医生直播带货

抖音此番接连动作,与国家出手叫停医务人员直播带货有关。

6月6日,国家卫健委、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九部委印发《2022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国卫医函〔2022〕84号),明确提出深入开展医疗领域乱象治理,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身份之便直播带货。

短视频时代,开直播,能带货,男女老少中不少人都当了主播成了网红,可见直播带货的门槛并不高,为何偏偏对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喊停?

人民网曾刊文指出,医生直播带货,有医生身份打底,更具备成为「专业博主」的潜质,走红出圈,尽享「流量红利」。

问题在于,在利益诱惑之下,以流量思维为主导,很多医学博主放弃了专业操守,在网红化的路上一路狂飙,利用「专业权威」为某些不合格商品站台背书,执迷于接单「恰饭」,暗示、诱导患者去直播间下单消费。

凡此种种都可视作「职权变现」「以权谋私」。观众之所以会信任与关注他们,更看重的是他们身上那件象征着救死扶伤的白衣大褂。当少数身穿白褂的医生,在直播室里对某一款产品夸夸其谈,并怂恿人们购买时,他实质上只不过是一个披着白褂的销售员罢了。

医生直播带货,与其说卖的是货物的价,不如说售的是医生的「名」。利用医生的身份卖货,侵蚀医生的权威,消耗医生的光环,最终褪去的只会是医生的公信力。

白衣天使,本是值得托付生命的人,却为谋利在直播带货,尚且不说可能误导患者和消费者甚至造成伤害,更在医患关系的天平上增添了不信任的砝码。在直播带货中,一旦出现问题,受损的是医生的声誉,甚至其所在的医疗机构要为之埋单。

在国家出手之前,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常务理事王秀华2021年7月就曾在健康界撰文,明确反对医生直播带货。他认为,对公立医院在职医生直播带货作禁止性规定很有必要。

「第一,干扰和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第二,对于提高医务人员待遇来说,采用‘允许直播带货’的方式,是‘头疼医脚’的旁门左道之举;第三,易对消费者形成误导并触碰相关法律法规的红线;第四,对医德医风形成正面挑战。」王秀华表示。

网红医生崛起,抖音、快手、小红书接连整治医疗内容

「后半夜在医院值班的时候,外面排着100多个商户找我。」某医生大V曾在社交平台如此描述商家求合作的盛景。

亦有粉丝超500万的医疗大V表示,「曾有人许诺,只要配合带货就可月入70万」。

传统印象中的医生,是活跃在门诊、病房和手术室的「白大褂」。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行业的渗透,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纳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绩效考核,纳入医务人员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通过网络进行科普、在线诊疗,甚至是直播带货。

新榜研究院发布的《2020短视频平台医生KOL生态分析报告》(下文简称「《报告》」)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抖音平台个人医生类KOL(关键意见领袖)共计941个,活跃账号占比78.5%;快手平台个人医生类KOL共计702个,活跃额账号占比83.6%。

这其中,皮肤科、心血管、妇产科医生最为活跃,也诞生了多位粉丝数量达到千百万级的医生KOL。但同时,鱼龙混杂之下,一些假医生、伪科普大行其道。

2021年4月,抖音健康运营负责人白舒悦表示,抖音将把医疗科普和健康科普区分开,仅允许医疗认证用户发布医疗科普内容;目前优先为三甲医院主治医师以上专家和国医大师进行个人认证,公立二级以上医院等进行机构认证等。

2021年9月,抖音电商新规生效,医疗健康类认证创作者暂仅支持图书类商品分享。医疗认证的电商作者添加商品时,若非图书类目,会进行拦截并弹窗提示。而近期禁止的「直播带货」则是医生KOL们的另一种电商导购方式。

医疗MCN机构上海金芬公司法人井静忠表示,直播带货的医生只是「触网」的医生群体中的一小部分。「相对多一点的,可能集中在内科医生、中医等,外科医生带货的相对来说很少。而且直播带货并不是医生流量变现的主流方式,只是很小一部分的收入。

该说法与大数据调查结果相符。据《报告》,在直播中有过带货行为的医生仅占15.1%,平均单场带货商品数不足10个。统计销售数据发现,医生KOL直播带货场均销量不足100件商品,平均单场销售额不足5000元。

「聊到直播带货,大部分医生是比较排斥的。做直播带货的医生往往是自己职级可能相对较低、收入有限。」母婴健康领域MCN机构熊小婴的张大龙分析。

「一部分直播带货行为中,的确有良莠不齐的现象存在。有一些商品不一定是‘三无’,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可能是用了没什么坏处也没什么作用的产品,这样的商品通过医生的推荐销售出去,不仅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医生个人专业性的透支。」井静忠表示。

健康传播及其流量变现经过前期的野蛮生长后,各家短视频、社交媒体平台开展了多项治理行动。

2021年12月至今,小红书先后开展四轮治理行动,包括被认为是小红书有史以来最严格的医美专项治理行动。行动后,取消对私立医美机构的专业认证,专业认证仅对公立三甲医院及三甲医院医美科医生开放。

快手则在2022年3月发布《医疗器械及医疗健康服务行业宣传规范》,其中提及「推广医美产品/服务过程中应避免邀请‘医生’‘专家’形象人员出现在直播间,宣称自己或他人是该产品的‘推荐官’、‘体验官’。」。

直播带货叫停,医生IP未来要如何变现?

目前,少数医生认证账号主页仍有产品在售。以某短视频平台列表排名第一的某妇产科医生账号为例,其认证为浙江某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粉丝数高达791.2万,主页视频均为科普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医生认证账号的一些视频里,在置顶评论中有相关产品推荐并圈出其「生活号」。该生活号主页显示,共有32件好物陈列在橱窗中,已推荐宝贝销售量4.4万件,带货口碑4.99分。

医道MCN负责人王侨元介绍,这是医生带货的常见操作方式。大号认证为医生,靠专业人设圈粉,小号作为生活号,脱下白大褂带货。也有医生通过职业认证获取大量粉丝后,放弃医生认证,转为素人号,开始直播带货。

拥有909.08万粉丝的「骨往筋来」的主页显示「现已辞职。分享健康生活方式,运动和营养知识,精选好物推荐。」此前,他被认证为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主治医师。

近90天内,「骨往筋来」进行了31场带货直播,累计销量为7.49万件,销售额为302.07万元。场均在线人数1343人,直播时长1.43小时。上架的200余件商品包括食品饮料、医药保健、美妆护肤、家居生活、母婴用品等。

目前,有些医生账号橱窗中陈列产品件数显示为零,但仍能看到过往推荐宝贝销售量少则几百,多则上万。也有不少医生账号的橱窗中,仍陈列有各种养生保健功效的食字号产品、护肤品、日用品、书籍等产品。

不少商品主页还有「XXX医生推荐」字样。井静忠认为,医生的主要收入还是应该来自于医院和诊疗行为,或者是通过在线科普等将线上流量向线下诊疗转化,实现医生和医院的双赢,这才是完全合规和符合多方利益的。

「明令禁止直播带货并不会影响到大部分人。」张大龙说,「影响最大的是那1%直接从事直播带货的医生,潜在影响的则是医生IP未来的商业变现路径。医生只能做公益科普、做软性植入。如果监管再趋严,完全禁止医生利用专业知识和职业身份商业变现,可能未来这条路也会被堵上。

通常被视为IP变现「中间商」的各MCN机构,在采访中不约而同地谈到,医疗和医生身份本身还是严肃的,不管是科普还是直播,最终还是要回归医疗本质——互联网医疗或线下诊疗服务

医生可以通过正规的互联网医院多点执业,在通过科普内容打造个人IP后,吸引更多患者到其所在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