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是不是当代的“精神鸦片”?
自媒体时代,几乎每个人手机上都安装了快手、抖音等短视频APP,日活用户超七八亿,我们的生活工作已经离不开短视频了。毫不夸张地说,街上10个低头族里,有7个人正在刷短视频,另外3个是正在拍短视频的人。
办公室,校园中,工地上,沙发里,饭桌上,同学聚会甚至是会议室,短视频都无孔不入,占据着我们的注意力。人们对短视频的依赖程度,不禁让我想到了奶嘴。短视频正如婴儿的奶嘴,如果强行从婴儿嘴里夺走奶嘴,他们一定哇哇大哭。
是什么让我们对短视频如此痴迷以至于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是一场普罗大众的视听狂欢,单单一句缺乏自控力是无法解释这一现象的。我们必须从短视频本身出发来剖析原因。
能让人上瘾的产品,一定是击中了人性的弱点、痛点、爽点的产品,惟其如此,人们才难以戒掉,香烟和酒精如此,短视频APP也是如此。
归纳起来,抖音等短视频有三个特点:1.社交功能;2.即时满足;3.自我实现。
1.社交功能。人类是群居动物,社会性是我们的本质属性。正如荀子所说:(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是的,人以群分。我们需要社交来消除对孤独的恐惧,得到圈子的认可和关心,进一步建立分工协作的关系,区分彼此,找到认同感、归属感。
对此,短视频APP完全可以胜任。一个短视频火了之后,评论区马上可以划分为几类人,有赞同的,有反对的,有中立的,等等。大家立马可以找到和自己观点相同的人,进而引为同志,感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即便是现实生活中受了挫,回到网络世界,回到短视频的海洋中,人们可以很轻松找到自己人,可以倾诉、倾听、宣泄和表达,找到一份精神慰藉。
2.即时满足。农耕文明靠天吃饭,一直以来是生活在匮乏之中的。因此,在我们的文化中,韬光养晦、隐忍坚强、先苦后甜、勤劳节俭、矜持保守等品质被大力倡导,而反对好逸恶劳、穷奢极欲、及时行乐。故而,我们人性深处的东西就被强大的传统文化给压抑了。
短视频APP正式瞅准了这点,彻底掀开了禁区,不再让人延迟满足,即刻开启视听盛宴;
传统里,大家闺秀不是不能随便看么?而短视频APP给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的性感美女,让人们一次看个够;
传统里,只有世家大族才有闲有钱看戏听曲,而现在普通人就可以通过短视频APP看到唱歌跳舞的各类视频;
传统里,我们认为那些黑科技是奇技淫巧,君子应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短视频APP表示,看吧,各种高手在民间的视频随便看,满足你们的好奇心;
传统里,我们是安土重迁、留恋故土的,遵从父母在不远游等观念。而短视频APP提供各种旅游、田园视频,表示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人性深处的禁锢被打破,延迟满足推迟享受等观念被抛诸脑后,现在就要此刻即永恒等需求被短视频APP诠释得淋漓尽致,人们自然是爱不释手。
3.自我实现。在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是人性最高层次的需求,能让我们找到意义感和存在感,让身心得到极大满足。马克思也把自由人的自由联合当成是我们奋斗的终极目标,最佳的人类社会状态。
短视频APP在视听领域,恰好给人们营造了这样的一种体验:
在这个短视频的世界,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们可以尽情展示自己,发出自己微小的声音,点亮自己微小的火焰,让所有人都看得见自己;
在这个世界里,人人都可以有帝王般的待遇,只要有一款视频爆火,那赢得的就是鲜花、掌声以及金钱和荣誉,这里不再看重出身和背景,人人都有机会打破阶层,实现命运的改变。
短视频平台的大数据和算法直击人性的痛点,意志再坚定的人也往往会卸下所有防备。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幅画面:夜深人静时分,一个人蜷缩在被窝里捧着手机,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盯着泛着微光的屏幕,他脸上不时露出或是微笑或是惊讶的表情,手指不停地滑动着屏幕上的短视频,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脸色愈发的苍白,而他根本停不下来······
这场景我们再熟悉不过。这又让我想起了一百多年前,那群躺在榻上捧着烟枪吞云吐雾的人,他们神情麻木,目光呆滞,一个个骨瘦嶙峋。林则徐对此痛心疾呼: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无股栗!
一枚硬币总有两面,短视频APP也是如此。三个特点也相应带来了三个弊端:1.自我封闭;2.缺乏耐心;3.好高骛远。
1.自我封闭。既然在短视频的审美中选择了立场和站队,强化了自我认同,那么圈子意识就更加强,可能导致信息茧房,即人们越是喜欢什么内容,平台就越是推荐什么内容。但算法并不懂人性,人的需求总是多种多样的,人从来不是从一而终的,并不是人工智能想的那么愚蠢。
2.缺乏耐心。短视频可以极大满足我们猎奇、学习、娱乐以及消磨时光等各色要求,有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感觉,慢慢习惯上这种信息输入的方式,我们的思维能力可能渐渐被视频俘虏,在文字性阅读、思考方面的能力会降低甚至丧失。短视频时代,很多人已经没有耐心去阅读。
3.好高骛远。短视频早就了一大批网红,让部分人实现了财务自由、工作自由、时间自由,会让人们产生一种富贵险中求的错觉。有的人为了红,不惜在网上发布匪夷所思的视频,比如吃屎、胡吃海塞、母亲去世求点赞等视频,让人咋舌。
如果说短视频只是在塑造我们的行为习惯,我们还可以与之斗争;但某些短视频内容正在试图入侵我们的精神领域。我们再来谈谈短视频APP价值导向问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抖音等APP的宣传广告是什么内容?大部分是唱歌跳舞的美女,以此为诱饵来吸引用户下载使用。
细心一点的用户可以不难发现,抖音粉丝排行榜排名前十中,大部分是明星、网红,而他们的内容相当一部分是唱歌、跳舞、恶搞、美食、美女、带货等内容。告子说:食色,性也。这些内容正是唤起了我们人性最深处的原始欲望。
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人们试图借助短视频将一切泛娱乐化,短视频正在走向它的反面。
本来是为了提供更多的信息内容,结果可能导致更加孤陋寡闻;本来是为了连接世界,结果可能让人与人之间更加疏远;本来是为了让信息的传输更加形象生动,结果却可能剥夺人们的思考能力,对思维进行阉割;本来是想给每个人平等创造机会,结果可能导致人性的扭曲和道德的沦丧。
多数人面对短视频的冲击,选择了思维外包,何为思维外包?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语言外包,短视频的流行会造就一大批网络用语,比如奥利给错付了yyds干饭人干饭魂真香等等,有些词汇让人莫名其妙。
这样的语言外包让剥夺了我们细致入微的语言表达能力,长期沉浸在这些流行梗中,我们不仅会失去表达能力,可能还会失去判断和思考能力。
如今,在短视频的狂潮之下,很多人养成了三倍速看电视剧的习惯,人们丧失了对影视艺术本身的鉴赏能力,同时丧失了还有我们的思考和判断,不得不让人反思。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大众越是沉浸在短视频红利的狂欢中,知识分子越应该要冷静,物欲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用户和短视频之间在进行双向驯化的博弈游戏,短视频本身只是工具,但稍不注意,人们就可能被短视频给驯服,最终成为短视频的俘虏,将有限的时间耗费在无限的娱乐之中。
娱乐不可怕,思维阉割值得警惕。
首发于202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