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pk短视频带货谁更受青睐?企业:短视频更优
封面新闻记者 刘旭强
在疫情期间的刺激,直播、短视频带货大行其道,网红、明星甚至企业当家人纷纷尝试直播。但频频翻车、销售数据泡沫化的直播,真的能成为企业业务的增长点吗?直播和短视频,谁更受企业的青睐?
8月7日,成渝新经济发展论坛在成都举行。现场,围绕直播、短视频等新经济产物在企业的辐射现象,多位投资人、企业实操者展开讨论。
直播vs短视频 谁更受行业青睐?
现场,大咖们就直播、短视频带货展开了激烈讨论。
江苏京赛就业发展有限公司CEO袁滨正着力于茅台股份王茅酒的营销,结合从业经验,他认为并不是每个产品都适合直播。首先,直播、短视频并不是新事物,而是技术手段在手机端催生的新模式。区分来看,直播带货带来的是特定流量,适合于促销活动或新品发布。相比之下,碎片化的短视频传播更广泛适合于各品牌。袁滨认为。对于爆红的直播短视频,袁滨猜测这种模式会长期持续,但作为企业既要拥抱新生事物,更重要的是要秉承品牌品质。
启辰咨询CEO马晓晨质疑直播是卖货还是卖人设?直播其实看的是直播团队的选品以及产品完备的供应链支撑,一次直播翻车会导致人设的持续翻车。再者,直播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发展,但由于时间固定化的反人性设定使得直播难以长久维持。所以,马晓晨认为直播偏向于新品推出的媒介渠道,而短视频更适合作品牌传播的长期化策略。
央视《大国品牌》总出品人吴纲认为,短视频挑逗大家的心,但道理很简单,无非是人货场三点。人,谁在买谁在卖?货离不开价格和渠道。场,企业结合需求选择合适的平台。
品牌年轻化是否势在必行?出现不同的声音
直播、短视频,从年轻人的特定娱乐场景走向整个消费市场,是年轻群体对市场的一次教育。企业面对越来越有消费话语权的年轻群体,是否会作出妥协呢。后浪袭来?品牌年轻化进程是否势不可挡?
对于品牌的年轻化,现场的大咖提出了不同的理解。
马晓晨看来,品牌年轻化可以更好地适应年轻的消费群体。从新消费群体看变化,国产手机、国潮化妆品逐渐受到年轻人的追捧,但他们与过去强势的苹果手机、国际化妆品在产品的功能性上是相类似的,那消费者购买的意愿来自于哪里?马晓晨总结,年轻群体很少有品牌忠实度,对品牌的认同度来自于社交文化。为什么愿意花几万块钱买一双鞋,是因为品牌赋予消费者使用价值之外的其他价值,即进入阶层的入场券。马晓晨认为,当看到这一点,未来每个领域的品牌都值得用符合年轻化的新思路来打造。
吴纲则认为,品牌的年轻化与否要看需求和决策者,如若对方是年轻人,那品牌年轻化无可厚非。但并非所有的品牌都需要年轻化,有的品牌则需要沉淀感。再者,产品若能引领新文化潮流,那也是年轻化的体现。
袁滨同样认为,并不是所有品牌都要年轻化。以白酒为例,白酒的受众年龄层偏大,并不适应青少年人群。所以我理解的白酒年轻化就是将受众年龄从40岁以上降至30岁到40岁。产品品质不变,在口感和包装上下功夫。袁滨采用大数据,为王茅酒定制化了简约、时尚的口感和包装,同时,借助伦敦时装周和送王茅上珠峰的跨界营销,为品牌附加了时尚、拼搏等定调。产品与时俱进,让消费者做最适合的事情,就是品牌年轻化的表现。袁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