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WEB视界-分享互联网热门产品和行业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短视频 > 正文

短视频

短视频拍摄学习笔记

1987web2023-08-10短视频139
总括:画面稳定,突出主体,多组合各种景别、构图、运镜方式、速度快慢的结合,增强视频画面的运动感、层次感、和表现力。多模仿,多实践,多总结。一、视频拍摄5个基本步骤确定拍摄主题。撰写

总括:画面稳定,突出主体,多组合各种景别、构图、运镜方式、速度快慢的结合,增强视频画面的运动感、层次感、和表现力。多模仿,多实践,多总结。

一、视频拍摄5个基本步骤

确定拍摄主题。撰写分镜头脚本(开头和结尾不宜仓促,切忌戛然而止,设置好开头,中间,结尾)。开始拍摄。编辑视频(剪辑->滤镜->配乐->加字幕)。导出发布至微信视频号/抖音。

二、烂视频的特点(需避免的点)

画面不稳定(拍移动视频,务必轻轻缓慢移动。站台要稳,说话要稳,气场要稳,做事要稳,画面也要稳)。镜头太单一(每个镜头保持在3秒内,多穿插五种不同景别)。色调太差(如何调色:加滤镜,调节亮度和饱合度等)。画质太差(用软件拍一般会压缩画质,所以宜用像素高的手机直接拍)。配乐不协调(有些场景适合柔和音乐,有些场景适合欢乐的音乐……)。文案一般。

三、五种景别(尽量多种景别组合,避免单一景别太多)

特写(人体肩部以上)近景(人体胸部以上)中景(人体膝部以上)全景(人体的全部和周围背景)远景(被拍摄体所处环境)

四、构图(为了突出主体,多组合运用)

1、居中构图。

2、三分法构图(比中心构图更有空间感,不会显得死板,设置-相机-网格,将主体放在九宫格的4个交叉点处)。

3、引导线构图(通过方向性,连续性的东西引导观者的目光,最终汇聚到目标画面)。

4、其它:对称构图、对角线构图、明暗对比构图。

五、运镜方式(为了让视频有动感,多组合运用)

拍摄机位和主体景物至少有一方在动,常用运镜方式有如下几种:

1、推进运镜(类似坐车的时候看到的画面,适合拍摄一些静态的或站立不动的景物)

2、后拉运镜(类似坐倒车时看到的画面,也适合拍摄一些静态景物)

3、左右横移运镜(非常常用,大部分拍摄场景都比较适合使用横移运镜)

4、上下升降运镜(适合拍摄比较高的景物,能够让主体景物的呈现更加立体)

5、跟随运镜(适合拍摄走动中的人物、动物、车子等,拍摄过程中保持手机与主体景物同向和匀速的移动跟拍,例如拍摄人物时,可以身后跟随/身前后拉跟随/侧后方跟随/侧前方后拉跟随)

6、环绕运镜(环绕一周比较难拍出稳定的画面,可以只环绕半圈拍摄)

在实际拍摄场景中,运镜的方式可以组合起来使用,不能过多的运用相似的运镜方式,多种运镜方式组合在一起,就能让视频画面的运动感和层次感变得更强。

六、视频的表现形式(为了增强视频的表现力,多组合运用)

常规速度视频(记录较为真实的画面感)慢动作视频(为了呈现更多人眼看不到的瞬间动作细节)延时摄影视频(把很长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浓缩为短短的几秒钟给人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例如拍摄风云变化、时间的流逝、日夜光影的变化等)

备注:剪映app中还有一个变速按钮可以使用,可以调节变慢或变快的倍率。

七、拍摄脚本

提前写好拍摄脚本,可以提高拍摄效率和保证主题明确。可以直接找喜欢的视频寻找思路并且模仿实践。

探街视频脚本示例(不足:特写太少)

远景(start):远处拍摄街入口。中景:近处拍摄街入口。中景/近景若干:拍摄街边门店。中远景:镜头从街道拐角慢慢移至主街。中远景:沿街边平行拍摄。中远景:镜头从天空慢慢向下移至主街。特写:香骨鸡腿。中景/近景若干:拍摄街边门店。远景(end):远处拍摄街入口。

八、审美

审美没法教,每个人的审美千差万别。多去小红书等平台看一些优质的视频或图片洗洗眼睛,多思考多琢磨,多模仿,多总结,多学习一些不一样的角度,剩下就是自己多尝试,多实践,多拍。

九、其它

尝试实践应用剪映app中的每个按钮,如变速、延时摄影(超快)、特效、文本朗读、画中画、识别字幕、识别歌词、添加贴纸、音乐尾部分割和音乐淡出、转场(避免过于花哨,自然过渡就好)、饱合度、颜色滤镜、光感、锐化、色温、背景(画布模糊)等。拍人物全身照时,脚的位置下方不要太远,最多留一个脚的距离。需要统一横屏或统一竖屏拍摄,统一规格。一般横屏的视觉体验感较好,因为眼睛是横着长的,所以电影屏蔽都是16:9比例。拍竖屏建议靠近物体去拍,让画面丰满一些,要显示高大宏伟的场景宜用竖屏,但一般大部分是用横屏。拍小孩,宜用平行视角,蹲着拍。生活中的近距离特写镜头:干净的湖水,柳树摇曳,花朵/蒲公英摇曳,蜜蜂采蜜,蚂蚁爬行,青蛙呱呱叫,食物制作过程。观看电影可电视剧时,可思考里面镜头的拍摄手法。知识付费:向上学,向下交。当你爬到了5楼,就有本事教1楼的人怎么爬到5楼,知识和实践经验是有价值的,可以赚钱。

十、实践作品

作品1:下班路上,音乐(feeling the rain),滤镜(暗夜+暖食)。作品2:湖里金街探街记,音乐(烟袋斜街),滤镜(橘光+暖食)。作品3:逛超市,音乐(right here waiting/Intro),滤镜(无+暖食),倒放收尾。作品4:上班背影,音乐(时间轴:每个故事都会有始有终,就像街道的行人匆匆),滤镜(蒸汽波)。作品5:新冠接种记,音乐(打疫苗),滤镜(绿研+柯达)。作品6:阿罗海之行,音乐(lifeline),滤镜(鲜亮),卡点。

十一、经验总结

1、滤镜的选择跟作品内容关联,例如,作品2中,这条街的主色是金黄色,所以选择橘光滤镜。作品1中涉及到食物拍摄,所以选择暖食。作品5中开头出现绿树场景,所以选择绿研。

2、音乐的选择跟作品内容关联,例如,作品1中,拍摄场景是下雨天,所以音乐选择feeling the rain。作品5中,选择打疫苗,作品6中,选择lifeline,整首歌非常有节奏感,音乐中滴答声和心跳声,让人体会到生命的迸发和渴望,寓意着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活出自己的精彩。

3、注意全局设计,例如:作品6中开头与结尾方案与特效的呼应,中间故事线的走向和衔接。

4、注意视频片段的头尾一定要跟音乐/滤镜/文字对齐,否则出现黑屏/错屏/不自然过渡问题。

5、按感觉来拍,莫被条条框框限制死。

6、视频剪辑需果断取舍,且按第一感觉选择最好的片段(宁缺毋滥,不要包含类似重复片段),还有最合适的音乐和滤镜也按照第一感觉果断取舍。

十二、todo

想好主题+构思脚本+开头和结尾设置。画中画,人物慢慢消失的场景。镜头朝下触地,缓慢下压手机拍摄植物/人物,变速0.5。若隐若现视频:快速移动到目标物面前。同一段视频变速至0.5,从中间分割多次,叠化转场,将转场时长拉到最长并应用到全部。镜头朝下顺着水流拍河水。万能调色法:亮度+25,对比度+13,饱合度+22,光感-29,锐化15,色温-18,色调10,滤镜为自然。小腿以下,上半身,全身,侧身,倚栏杆风吹头发,旋转半圈,左/右横拍,前进/后退拍。导入音乐后点击识别歌词,竖排歌词。遮罩转场(背景画布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