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WEB视界-分享互联网热门产品和行业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短视频 > 正文

短视频

『答题专栏02』新媒体时代短视频的特征

1987web2023-08-03短视频153

作者 |粒 芙

编辑 |尤里卡

本文为拖鞋哥MFA考研原创作品,转载请授权

2021拖鞋哥MFA考研QQ2群:491889722

官方微博账号:@拖鞋哥MFA考研v5

本周答题专栏与大家准时见面哦!

本周论述题:

试举关于人工智能在艺术中进行创作的案例,并谈谈你对人工智能未来是否会代替人类艺术创作这一命题的看法。

批改福利和投稿规则如下

只要你对本周提问的论述题在对应文章下方留言板写出你的答题框架,就能收到学姐指点迷津!每条必回!(例:在本篇文章会发布的论述题,则在本篇文章的留言板里写出答题框架的宝宝都能收获指点哦~)

转发当期答题专栏文章到朋友圈不设分组开放3天,并集齐10个赞,提交文章时附上截图 ,将论述题以word形式发送到邮箱(294929280@qq)。

我们会在每次在若干投稿作业中抽取至少3份作业免费批改,并以批注的方式进行详细点评,发回你的邮箱,并把优秀答案在下一期专栏中匿名展示。

第一位完成试题的人一定能够得到批改(以邮箱接收时间为准)!剩下由粒芙学姐、紫夜学姐、大菠萝学长随机抽取~

无论是发邮箱还是在留言板写框架,都截止于当周日晚上22点

第二期题目回顾:新媒体时代短视频的特征

破题思路

视频解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ppt内容

作业批改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的特征

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移动短视频在内的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以抖音快手等为首的短视频的爆火带动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全新的方式与体验,新媒体时代,短视频以一种昂扬的姿态立于潮流之上。短视频凭借自身的传播优势倍受市场以及受众的青睐,同时也让人们意识到了短视频的巨大潜力。

一、传播主体多元PGC、UGC界限模糊这是来自哪里的权威说法吗?学姐认为界限模糊这个说法不够严谨,PGC与UGC二者的界限并不是模糊的,即便是二者都对同一事件发声,也都属于两个不同的群体,如果说PGC与UGC共存是可以的。)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以自由开放的特征赢得受众的青睐,用户可以仅凭借一台移动终端就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使得信息传播者泛化。短视频的头部内容生产者当中,既有专业内容的生产者,同时也有大众信息发布者,在保证传播内容具有平民化、大众化特点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例如抖音短视频信息的发布者有作为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内权威的媒体,同时也有大众入驻的连音社摩登兄弟等,内容发布者们各自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信息,PGC同UGC内容发布者的界限在短视频的信息流中逐渐被模糊化。(写得非常好,有论点有论据,因果逻辑关系处理得很棒)

二、受众主动性增强,枪弹论模式淡化

新媒体时代,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再是单纯被动的获取信息。在信息多样化的今天,根据姚斯的观点,接受美学中包含着受众阅读的主动性,人们可以在信息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调整语序根据姚斯的观点,接受美学中包含着受众阅读的主动性。在信息多样化的今天人们可以在信息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当下的狂欢时代,短视频打破了传统社会阶层和等级制度,在平等交流与对话的环境中,短视频成为了各个小众阶层的聚集地(打破阶层和等级与小标题所统领的主动性增强关系不密切),手工工艺者分享者自己创作的过程,非遗传承者展现古老的传统工艺,jk制服汉服和服等各类服装争奇斗艳,人们在短视频空间中各自欣赏以及分享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枪弹论所述的被动性逐渐被淡化。

三、传播渠道移动社交化,信息日常伴随性产生

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凭借自身(删掉)的优势,成为了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短视频作为新媒体的产物,也承担起了信息移动化的责任,依托短视频终端平台,受众可以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点赞,评论,一键转发,还可以在多个平台上分享,实时共享,例如微博梨视频的入驻(入驻微博的梨视频),在疫情期间梨视频(删掉)发布疫情相关信息,受众体验后转发至自己的微博界面和朋友圈,提高了信息的到达率,部分受众通过短视频获取信息也成为日常。

在短视频大热的今天,我们不得不直视一些短视频出现的问题,短视频对于用户而言是拉扎斯菲尔德口中的麻醉药剂应该是短视频的缺点对与受众来说是麻醉药剂,这里换用麻醉精神假说的说法更具有理论性和专业性),并存在着普遍的泛娱乐化倾向,人们在以日常,娱乐的眼光看待娱乐短视频的同时,也会以日常娱乐的眼光看待社会事件,重大新闻,在短视频所带来的狂欢世界中,人人都想成为短视频内容的生产,短视频作为现实空间的彼岸,应当注重价值观的引领和社会功能的发挥。因此,我们应当加强短视频传播内容的审核,加大对头部内容生产者的监管,减少同质化,过娱化视频的比例,打造和谐健康的新媒体时代的网络空间。

总 评:

文章写的非常好,观点鲜明、逻辑清晰。论点论据结合的非常紧密,理论运用恰当、案例详实。看得出你对传播学知识掌握的很好,因果逻辑的展开很严密。结尾有辩证思维的体现、解决措施的说明,如果时间够用,这部分可以稍微多写一些。继续加油,放松心态,一战成硕!

参考答案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的特征

自2016年短视频呈井喷式发展以来,受众得到了媒介的近用权,议程设置权被下放。普通民众的自我表达的愿望通过短视频平台进行传播,受众的个性化和创造力大放异彩;媒介环境的变化倒逼传统媒体转型,短视频几乎成为媒体融合的必然选择。既有专业化的媒介组织生产的PGC内容,还有以自媒体为代表的网民制作的UGC内容,短视频的一系列特征深受受众喜爱,成为受众获取讯息的重要媒介平台。

(一)议程设置权下放,传播主体多元

在传播研究的魔弹论时期,受众被认为是乌合之众,只能够单向、被动且直接地接受大众媒介传递的知识、价值观甚至是意识形态,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而随着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受众观的不断变迁,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权被下放,受众同样拥有了参与和使用媒介的权利,主动性得到极大增强。这种媒介近用权不仅赋予受众使用媒介时的选择性心理,也赋予受众主动设置媒介议程的权利。在突发事件中,身处第一现场的受众可以借助移动终端设备,从不同视角记录信息并在短视频平台发布,成为传播的信源。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模式的出现使传播者多元化,弥补了专业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第一现场的缺位,从而扩大了传播过程中信息的来源,帮助受众获得更加及时、生动的现场信息。

(二)内容短小精悍,满足个性化需求

数字技术的勃兴使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对于新媒介而言,终端可以接收的信息容量大大增加,传播者的泛化也进一步丰富了传播内容,但也不可避免的呈现出碎片化趋势。一方面,信息丰富的同时,也越来越琐碎、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受众的注意力因此被分散;另一方面,受众自身以及群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在分众化的基础上出现了进一步碎片化的趋势。而短视频以其短、平、快的特点顺应了当下受众的媒体使用习惯,短视频的制作门槛较低,通常在1-5分钟之内将一件完整的事件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呈现出来,观点鲜明,重点突出。在媒介内容过剩的今天,短视频能够迅速吸引受众的注意,提供有效信息,使受众获得使用与满足。在大数据技术的助力下,后台通过对受众使用数据的搜集、挖掘、整理,分析出受众的喜好,提供给受众个性化的短视频内容。

(三)传播渠道丰富,提升信息到达率

传统媒体的运营模式是媒介产品的售卖,而新媒体出现了平台化的趋势,新媒体提供给受众平台,受众可以在该平台上发布自己创作的内容,诸如两微一端、抖音、快手等。此外,大众媒介借由新的媒介渠道相互融合,以开创新的发展途径,或媒介间相互融合,产生媒介形态的变革。如众所知,2019年11月上线的央视频就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基于5G+4K+AI等新技术推出的视听新媒体平台。可见,短视频的传播既可以依靠官方媒介,也可以通过受众的自媒体平台实现传播。传播渠道的多样化选择使信息快速下沉到社会各阶层年龄段,提高时效性的同时,也提升了信息的到达率。

(四)视听增强在场感,提高信源真实性

新媒体环境下,传播主体多元化的现状带来信息真伪难辨的问题。一方面,互联网准入门槛低,相较于专业化的媒介从业人员,受众的媒介素养较差;另一方面,匿名的网络环境使受众孤立的恐惧条件缺失,群体压力不复存在,受众敢于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的真实观点,造成网络上虚假信息的泛滥,许多起始于网络的谣言干扰着正常的社会秩序,尤其在新冠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消除谣言稳定民心的要求更为迫切。而短视频以视听结合的方式增强了在场感,看到视频的受众仿佛置身于事件的现场,相比于单纯依靠文字的叙述,短视频依靠视听综合的表现形式可360度全景展现事件发生的现场,带给受众更强烈的真实感和冲击力。

短视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媒介融合的必然选择,但是,短视频传播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内容碎片化,难以形成系统认识

短视频由于时长的限制,通常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事件做到完整、详尽、有条理的阐述。内容的碎片化虽契合了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但受众从海量的短视频中拼凑出对事件的完整认识,导致在解码过程中对于信息的误读,难以形成对事件的系统认识。因此,短视频可适当与长视频等专题报道相结合,帮助受中在海量短视频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对事件来龙去脉的系统认识。

(二)制作门槛低,视频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议程设置权的下放,短视频制作门槛降低,一些视频创作者缺乏自律和约束,视频内容娱乐化、低俗化,甚至滋生网络虚假信息和谣言。因此在未来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中,短视频平台需要中央等权威媒体的参与,缓解短视频质量层次不齐的现状,实现优势互补;同时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适当提升网络视频制作的准入门槛,营造一个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

(三)过度报道,缺乏人文关怀

在突发公共卫生的采访报道中,媒体更应该对报道主体给予关怀和尊重。事实上,一些短视频平台的自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眼球获得点击量,过度采访、渲染、煽情悲惨故事,缺乏人文关怀和报道温度,给报道对象的心理造成二次伤害。因此,短视频在采访和内容呈现过程中,应该更加关注突发公共事件中人性的闪光点,挖掘灾难中的正能量事迹,以此鼓舞人心,宣传社会主流价值观。

短视频成为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进行媒介融合的一个必然选择,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中,短视频发挥了独特的功能和传播优势,在共克时艰、振奋民心上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同时我们应该进一步改善短视频的传播缺陷,更好地完成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的使命。

本周论述题:

试举关于人工智能在艺术中进行创作的案例,并谈谈你对人工智能未来是否会代替人类艺术创作这一命题的看法。

THE

END

拖鞋哥MFA考研答题班来啦!

更多课程相关信息

请扫码添加六一学长

和小灯学姐微信名片咨询~

往期回顾

《烈火英雄》是否难逃传统主旋律式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