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WEB视界-分享互联网热门产品和行业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短视频 > 正文

短视频

留给微信短视频的时间不多了

1987web2023-08-23短视频103

图片摄于2019年深圳

2019年,电商两大巨头李佳琦与薇娅的成功,让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个短视频直播的时代。哪怕在路边随便问个大爷大妈,他也会告诉你,现在最火的视频平台是抖音快手。

今年,微信终于迟来的推出了短视频,入口就位于朋友圈之下。

其实,微信入场短视频之路略有坎坷。在两年前的2018年,微信已经尝试着利用小视频来做朋友圈的社交,时刻视频升级为视频动态,加强引导用户分享视频朋友圈。但是这个产品很快被转眼即逝,甚至引来不少吐槽。哪怕是在群聊中可以看到非好友的群友分享视频动态,这种突破封闭性的玩法,也难以提升活跃度。

而早在多年前,腾讯就尝试以「赛马」机制来哺育出一款能成为巨头产品的短视频APP。「赛马」是腾讯内部很出名的竞争机制,不同的项目组开发类似的产品,最后能脱颖而出的,将被全力推广,而其他项目组则只能接受死亡。这个激烈且无情的机制也造就了王者荣耀等这类现象级的APP。

最终,参与短视频赛马的项目组,比较知名的只有微视和yoo视频。在做用户增量时,它们都采用了完全开放的注册方式,签约或邀请明星进行推广,热度一过,也渐渐无声。

相比起头条系的短视频产品——抢先占据市场、用户体量大、推荐及视频编辑算法更优更精准,微信的迟缓、保守、甚至更不接地气,让它愈加举步维艰。

几度尝试的结果并不乐观,这次微信再次发力短视频,是否能突破目前短视频在私密产品里的困局?

让草根的内容也能被看到

有某博主曾写文批评微信视频号上开始出现个人草根的内容,认为微信团队背离了初心——也许在他所理解的短视频,微信更应该注重对优质内容的推荐,应该保持着意见领袖为主体。

但是很显然,这次微信并不想这么玩了

打开短视频号、看一看,都能发现微信开始使用信息流算法向用户推荐内容。尤其是视频号,会根据用户所在定位、过往阅读习惯数据、用户画像来进行推荐。

也就意味着,如果你有视频号,你也能在上面发布自己的视频,并且算法会将这条视频推荐给感兴趣的人。这也意味着如果你的内容足够优秀,那么你有可能凭借这条视频走红。

但是具体的算法与权重是什么样的,微信官方并没有给出回复。

这种算法推荐,也是头条系的短视频产品能够快速成功的原因——一方面给予了用户想要看的内容,一方面则是促动了用户输出内容的动力,这打破意见领袖掌握互联网话语权的局面,所以在抖音快手能诞生许多草根网红。

我们常说互联网的生意归根结底是流量生意。其实流量背后是每个活生生的用户,而当这些一个个普通的用户愿意分享,且分享能得到回应,平台还愁没有流量吗?

2.打破私密性,看到更多陌生人

从微信诞生到现在,私密性是它最大的产品特点。

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曾提出社交中的强弱关系理论,强关系最可能产生于个人与核心家庭成员、挚友、工作搭档、事业合作伙伴和主要客户之间,表现为在生活和工作中有较多的互动机会。与强关系相反,弱关系范围更为广泛。按现在的社交网来定义,强关系更多属于我们线下关系;弱关系更多属于现实生活中不会见面的云朋友。

很明显,微信是一款强关系的社交产品,我们朋友圈的好友80%左右会是现实生活里的同学、同事、朋友、客户等。好友上限保持5000人,也是微信对加强私密性的体现。

但是这种稳定的社交关系链,也让用户对微信的定位略显尴尬,这好比在支付宝这类支付理财产品中加入聊天功能一样。很明显,这次视频号已经开始打破私密性,让我们走出客厅,到广场去看到更多的陌生人。

但是怎么引导让更多的人愿意走出家门去到广场,并且在广场上分享自己的所见所得,这是个所有产品的难题,对于私人社交产品微信来说,更是如此。

3.视频号会是第二个公众号吗?

虽然视频号以信息流的方式开始打破了封闭的社交链条,但是谨慎的微信团队依然以内测、邀请的形式将产品投入市场。在我看来,视频号更像是另一个会动的公众号——它更适合品牌推广、具有一定短视频运营经验的人。同时,微信一贯以来对开放资格小心谨慎的态度,获得开放资格的大部分是公众号的运营主、KOL等,这类设置让它更像是为了官方品牌推广所做的公众号变体。

截止至今,未获得短视频开通资格的微信号,只拥有「点赞|、「评论」两项功能,而主页也只有「关注的视频号」、「互动过的动态」这两个列表,暂未发现有自动推荐好友视频、私信、互关等功能。

看来,目前如果算法推荐你想看的内容,你只能单向关注对方的账号,并不能打通获得对方微信,添加好友。不知后期微信是否会对互关、私信做进一步的开发,让玩法更多变。

4.强大的技术支持更容易让用户留存

前天,我体验了头条系、新浪(微博)系、腾讯系的视频APP,发现从整体的技术支撑来看,不得不佩服头条的强大算法,虽然很多人都诟病抖音上的美女离开了滤镜就不能活。但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在产品使用中我能获得更多的美颜效果,更智能的编辑效果,那么对它的使用率自然会更高。

在腾讯系及微信之前的产品中,短视频的技术开发比起头条系,它略显薄弱。而微信短视频在后期是否会加强这些技术的优化呢?我们拭目以待。

在互联网产品大潮里,谁能吃到第一口螃蟹,抢得市场先机,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张小龙曾无数次说过,微信是一款「让用户用完即走」的产品。但是当碎片化的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常态,用户将时间花在网络的时间越来越多,他们不再需要用完即走的工具,而更想要的是能消磨时间的产品。想要迎合流量大爆发的时代,克制的微信是时候作出一些改变了。

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